首页 > 新闻动态 > 住建要闻

我市以“巴山新居”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综述

2015-05-26 17:0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击量:
  蓝瓦白墙,飞檐翘角,青山绿水间,一幢幢“巴山新居”时隐时现。
美丽新村入画来,幸福生扬帆起。2011年,我市启动“巴山新居”工程,围绕同步致富奔康深度谋划,着力统筹城乡、全域扶贫,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安居问题入手,启动实施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巴山新居”建设,以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为目标,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巴山新居”建设既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抓手,又是一项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中心村60个、聚居点1248个、聚居农户12.8万户。一大批祖祖辈辈住在土坯房和危旧房的农民,实现了“一步跨千年”,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连片推进 新村建设靓丽实用

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村民王峰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家能住进漂亮的乡村别墅。自2014年4月新庙村开始建设“巴山新居”聚居点起,王峰就三天两头穿梭在建设现场,了解新居建设进度。今年春节,他们一家人在新家里过了个幸福年。

新庙村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立足“文明现代、品质特色、功能配套”的要求,引入社区建设理念,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农民为主体,把聚居点建成体现民俗风情、融合现代元素、展示产业风貌的别墅型新家园。“在新居建设中,老百姓对房屋设计、面积大小、朝向等不满意的话,都可以进行商讨、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新庙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忠介绍,该村已建成集居规模144户(其中廉租房13户)的“巴山新居”点1个,入住了121户,全村76%的土坯房农户住上好房子。

昔日土坯房,今日小洋房。如今,像新庙村这样的聚居点在我市遍地开花。“巴山新居”成为巴中又一张闪光名片,今年2月26日,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名单,“巴山新居”名列其中。

在统筹规划、连片推进新村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城乡一体全域规划,把新村建设纳入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产业聚居点四级新型城镇体系,统筹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和农村新型社区“三区同建”。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按照新建、改造、保护三种类型和地域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对2.4万户有传统风貌、历史文化元素的民居予以保护修缮,实施保护型建设;对8万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旧村庄及被拆并乡镇社区,实施改造型建设;对31万户危旧土坯房、避灾搬迁户、边远高寒山区移民户,实施新建型建设。针对特殊贫困人口,在新村聚居点按照5-10%的比例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建成农村廉租房1554套,配套农村公益岗位5000多个,近6000名农村特困对象实现安居乐业。

从简陋、低矮、寒冷的土坯房住进明亮、宽敞、温馨的“巴山新居”,47万人住上了好房子,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重点镇9个、中心村180个,聚居点2380个,农村聚居度达50%。

产村相融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5月的通江,阳光灿烂,绿意盎然,到处呈现勃勃生机。民胜镇鹦鸽嘴村错落有致的巴山新居间,百花齐放,茶香满园。葡萄产业基地中,嫩绿的葡萄叶贪婪地吸吮着阳光,诗意般的田园风光,吸引了远近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村民闫仕安顶着烈日,正在田间给葡萄固定枝条,他说:“太阳再大,也得把这‘发财树’固定好。”谈起葡萄带来的好处,老人乐开了怀,他兴奋地说,“这是巨峰葡萄,去年我家种植了2亩多,刚成熟城里的人就买光了,开始还担心不好卖,现在才发现,供不应求啊,于是今年,我又种植了几亩地。”

鹦鸽嘴村村民李春除了住上新居,在田间种植葡萄、蔬菜外,还开起了农家乐,自己当上了老板,葡萄成熟时采摘葡萄的市民络绎不绝,带火了她的农家乐生意,其间她家每天收入不少于2000元。鹦鸽嘴村依托城郊优势,走“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大农业发展路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城郊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村,可辐射带动500余人从事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收入达600万元以上,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

幸福美丽新村,不仅要有漂亮的面子,还要具备丰富的里子。

只有以产业做支撑,才能让农民聚得拢、留得住、能致富。我市立足生态优势,坚持产村相融、产居互动,围绕中心村、聚居点同步建设产业园区,新居建设与产业发展时间上同步规划、空间上同步推进。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的建立、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成熟,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成为在家能增收、出门能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安居乐业,遏制了农民“被上楼”、新居“空心化”倾向。

全市引进温氏、翼展、塔基、百草药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建成富硒茶叶、食用菌、金银花等7条特色产业带、45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20个标准养殖小区。同时,整合农业、扶贫、人社等部门资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就业率和工资性收入。以银耳产业为主的梓潼新村、以水果产业为主的寿星新村、以富硒蔬菜产业为主的中岭新村、以七彩林业为主的长滩新村、以葡萄产业为主的西南新村等产村相融新农村蓬勃崛起,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快速增长,巴山新居有了坚实支撑。

完善配套 提升幸福生活指数

每天晚饭后,只要不下雨,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村民张正兰都要去跳坝坝舞,“还有很多城里的人来看我们表演节目呢,村里还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漂亮的学校,和城里没两样。”张正兰高兴地说。

围绕“巴山新居”建设,我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新建聚居点实现“五化、五通、五有”,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和通讯,有1个活动广场、1个购物中心、1个卫生室、1个文化站、1个垃圾收运点,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张正兰所在的中岭村新居聚居点,路边每隔50米远就有一个垃圾桶,分设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地面上见不到垃圾,在这个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村子,村民已养成了分类丢垃圾的习惯。

幸福家园,不应只有漂亮的房子和优美的环境,最重要的是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和文明新风的培育。

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我市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大力实施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让每个家庭有1-2名致富能手。针对新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力“除陋习、树新风”,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突出问题,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

变村庄为新型社区,变村民为市民,我市不断加强新型社区治理,建立以社区(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居)委会、服务组织、经济组织为支撑的“四位一体”管理服务体制,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保洁员、社保员、司法助理员、科技推广员等进社区,实现“组织联建、卫生联管、社保联办、困难联帮、纠纷联调、治安联保”的“六联”机制,努力建设群众满意度更高、幸福和谐度更高的新型农村社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