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大街小巷整洁干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初秋时节,行走在巴城江北大道,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巨大变化。
和谐宜居的环境是城市文明的底色。今年以来,市住建系统持续推进“十大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内外兼修、创新机制,着力强功能、补短板,提品质、塑特色,优环境、惠民生,全面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和颜值。
补齐基础短板 让巴城更加美丽宜居
8月29日晚上9:30,在巴城晏阳初大道江湾城段,市住建局工作人员陈仕勇刚和十余名队友完成破损人行道地砖修补,又接到了一窨井盖冒污水的检修任务。这段时间,陈仕勇每天的上班时间由早上6点到晚上7点延长至第二天凌晨两三点。“24小时待命,每天休息不到5小时,只要收到维修指令,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陈仕勇说。
从城市路面维修到地下排水管道、窨井盖管护,陈仕勇和工友们每天穿行在黑暗幽深的地下排水管道,忍受着污秽物和难闻的气味,保证城市排水畅通,守护着美丽的巴城。
以巩固“十大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为目标,市住建局作为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专项工作推进组主要成员,通过建立管理台账,坚持重点突破,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已先后完成对回风大道、江南二环路、红军路、张思训街等道路路面黑化改造7000余平方米。
“过去,附近休闲的地方就一个广场,大家都往那儿挤。现在好了,推窗就是绿色景观,出门就像在逛公园。”8月30日下午,巴州区江北街道居民李飞又带着家人到滨河路散步。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巴城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市容环境、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城市品质品位不断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引绿入城、建园补城”行动,晏阳初大道南段城市休闲文化主题公园、九寨山彩色森林公园、津桥湖公园相继建成,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
老旧小区改造 做“靓”面子做“实”里子
走进位于巴城老城区的观音井小区,昔日老旧的墙体如今焕然一新,健身设施、休闲设备一应俱全。“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没想到会变得这么舒适。”小区居民喻德感慨道。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今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铺开,改造工作在追求做“靓”面子的同时,更注重做“实”里子,充分尊重民意,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民心。截至目前,巴州主城区已推动8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对管线、建筑立面进行规范整治,完善功能配套及绿化设施,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创建和谐宜居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全市住建系统还通过抓“三清”、治“五乱”、促“三化”开展小区环境专项整治。结合疫情防控和城乡清洁行动,组织发动各物业小区开展卫生大扫除,全面清理楼道内、屋顶上的垃圾杂物和公共区域小广告,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环境消杀,开展除“四害”工作。对小区的乱堆乱放、乱扯乱挂、乱拉乱接、乱贴乱画、乱停乱放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并落实社区网格员常态督导。督促物业企业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在城区各物业小区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收集桶,保持小区“净化”。
迎创文“大考” 全力冲刺对标抓落实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经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市住建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查漏补缺,精准发力、争分夺秒,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迎接创文‘大考’。”市住建局局长杨毅介绍。该局建立责任清单,实行领导挂联制。成立局创文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创建任务,按照分管和分片,明确挂联领导和责任人员,建立“日报告、周调度、现场办公”制度,列出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坚持每周交账、人人交账、现场交账。
建立问题清单,实行日常巡检制。成立巡检小分队,以包保工作和点位任务相结合,对市政道路、背街小巷、城市广场开展全天候巡检,修补破损路面1.2余万平方米,补植草皮1.08万余平方米、灌木苗4.2万余株,整治污水排放23处,清掏雨(污)水井2900余座。
建立督查清单,实行现场督导制。派出督导组,对标对点,每日督查,发现问题现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定期回访,督促开展主次干道、建筑工地环境综合整治40多次,清理整治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卫生死角290余处,在城区各物业小区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收集桶760余个。